logo

列表头部广告一条

新闻 新闻> 观点评论

乡愁正浓,岂容“垃圾围村”

【连网】(记者 徐理想)自2013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后,我市陆续开展了农村垃圾专项整治等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整治行动,各县区农村大多修建了垃圾池,添置了垃圾桶,农村环境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。但是,本报记者近日在农村采访时却发现,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和治理决心,很多村庄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死灰复燃,“垃圾围村”现象依然严重。

“垃圾围村”的出现,关键因素是,传统的农耕文化与农村生活习惯,似乎根本就没有如何处理垃圾这一项内容,更谈不上科学利用。一直到今天,众多农户在处理垃圾时,也多是将生活垃圾往房前屋后一倒了之。许多年前,因为工业化肥的使用还没有普及,农村中的生活垃圾连同草木灰、人畜粪便等,也还能够当作肥料最终实现废物利用。当时的农村还存在清淤的生产习惯,如此,哪怕是生活垃圾全部倾倒于穿村而过的河道,它们最终也化为淤泥而依旧回到田间。然而,时过境迁,今天的农村中,直接利用生活垃圾等有机肥的,已是寥寥无几,绝大多数地区,完全是工业化肥当家,而我们的生活垃圾与生产垃圾,依旧在源源不断地产生,处理垃圾的方式往往还是房前屋后一倒了之,如此,“垃圾围村”现象的出现与蔓延,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。

比“垃圾围村”更糟糕的是,在农药使用量越来越大的前提下,许多农民也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各类农药包装物。无论是塑料包装,还是玻璃包装或金属包装,他们在用完药品后往往是随手丢弃。即便不考虑那些残留农药的危害,仅仅是那些包装物本身,也对人们的健康与安全,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。

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。习总书记强调,城镇建设,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,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,避免走弯路;要体现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天人合一的理念,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,让城市融入大自然,让居民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。

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,还是城市人休闲的好去处,更是很多人的精神归宿。如若美丽乡村不在,乡愁便无以寄托,我们也将沦为精神上的流浪者。眼下,乡愁正浓,我们怎能任由“垃圾围村”?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