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列表头部广告一条

政务 政务> 时政要闻

我市印发《关于深入贯彻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推进沿海发展五大工程的实施意见》

【连网】昨日,我市召开深入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暨沿海发展工作会议。会上,市委、市政府印发了《关于深入贯彻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推进沿海发展五大工程的实施意见》。《意见》指出:今后五年,全市将深入贯彻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紧紧围绕港口功能提升、产业转型升级、城市品质改善、双向开放拓展、生态环境保护等沿海发展五大工程,持续推进重大项目、重点工程和重要事项,实现主要指标年均增一成、实际投入超过四千亿、规上企业销售翻一番、三次产业结构更优化、临港产业基地成规模、全面小康社会早建成。

《意见》指出,我市要在综合实力上迈上新台阶。重点抓好经济上质量扩规模、产业结构优化、民生改善、科技创新等。到2020年,全市GDP年均增长10%左右、达到3500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%左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10%左右。城镇居民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000元、23000元,年均增长10%左右。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社会标准。

《意见》指出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市将实施沿海发展重点推进港口、产业、城市、开放、生态等五大类项目200个,总投资3721亿元。其中2016年投资632亿元,2017-2018年投资1530亿元

港口功能实现新提升

目标:重点抓好组合大港建设、综合交通体系完善、基础设施配套、港口功能优化等。到2020年,全市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,全面实现30万吨级深水航道通航。港口吞吐量达到3亿吨,集装箱运量达到600万标箱。2016至2018年,推进港口功能提升重点项目59个,计划总投资1044亿元。

关键举措:立足构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,以建设区域性国际枢纽港为重点,突出综合发展、联动发展,强化分工协作、优势互补,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不断提升岸口服务功能,更好服务于国家战略实施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

推进组合大港建设。强化港区资源整合,加速形成分工协同、功能互补、抱团发展的组合大港格局。建成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,实现30万吨级航道通达连云、徐圩港区,建设赣榆港区15万吨级和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。建成徐圩港区防波堤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。

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。打造畅通便捷的港口立体综合集疏运体系。建成连盐、连淮扬镇、徐连客专、青连等铁路项目。完善公路集疏运体系,畅通内河航运,加快建设新机场,开通至中西部重要节点城市的航线,开辟面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。

提升口岸服务功能。促进查验通关便利化,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城市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。用好启运港退税政策,用好中韩陆海联运试点口岸政策。全面推进“单一窗口”。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申建。推动机场、徐圩港区、赣榆港区、灌河港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。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,畅通上合组织出海通道,成为我国对中亚、欧洲铁路运输的重要集散地和中转口岸。

加强水利能源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,实施水利重大工程建设。完成灌河、蔷薇河、灌北干渠、东门五图河等入海河流治理工程,争取实施埒子口治理工程。 提高新能源接纳能力。

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

目标:重点抓好新型临港工业、现代服务业、现代农业,初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。到2020年,全市石油化工、装备制造、新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实现产值5000亿元,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,冶金、食品、基础化工三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3000亿元。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%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,占GDP比重达到40%以上。高效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20%以上。2016至2018年,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103个,计划总投资928亿元。

关键举措:认真落实《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》,坚持“产业强市”不动摇,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不断壮大先进制造业规模,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发挥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,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。

突破新型临港工业。推动石油化工、装备制造、新医药等优势产业向高端攀升。完善石化产业链布局。依托徐圩新区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。建设国家新医药重要产业基地、国家医药创新中心。到2020年,实现医药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。壮大新材料、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。提升改造冶金、食品、基础化工等传统产业。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,建设大型精品钢基地。推动在循环经济等领域培育形成新增长点。

打造临海经济产业带。深入落实全省沿海开发“十百千万”工程,推进我市临海经济产业带建设。重点建设“4港、6镇(新城)、9园区”,即赣榆港区、连云港区、徐圩港区、灌河港区等4个港区,柘汪镇、海头镇、连云新城、燕尾港镇、圩丰镇、堆沟港镇等6个临海重点城镇,赣榆柘汪临港产业园区、赣榆经济开发区、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、市开发区、连云经济开发区、高新区、国家东中西示范区(徐圩新区)、灌云燕尾港临港产业区、市化学工业园区等9个临港产业园区,打造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。

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。推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实现省级以上园区众创空间全覆盖。 建成新医药、新材料、装备制造等产业创新驱动站。

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。重点发展现代物流、商贸、金融、旅游、会展、文化创意等产业。省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50家(其中省级5家)。大力发展港口物流,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。

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。促进农业“接二连三”,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。全市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60%以上,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5亿美元。

城市品质体现新水平

目标:重点抓好基础设施配套、城市发展质量提升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等。到2020年,基本建成功能明确、层次分明的城市路网系统,市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1平方米,城市供水能力达到50万吨/日,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3万吨/日。2016-2018年,推进城市品质改善重点项目20个,计划总投资112亿元。

关键举措: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,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,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布局,塑造城市特色风貌,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,建设宜居宜业海滨城市。

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。加快海州区、连云区、赣榆区错位发展,科学布局城市基础设施。构建与城市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协调的交通体系,完善城市公共配套,建成功能明确、层次分明、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系统。推进智慧城市、生态园林城市、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。建成“10分钟市民基本公共服务圈”。

提升城市发展质量。以“六个优化”为方向打造“干净、方便、顺畅”连云港。加强城市对产业发展的吸引力和承载力,强化港口对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。加强城市环境卫生、市容秩序管理,创建国家卫生城市。把我市规划建设成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、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宜居宜业海滨城市。

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。完善“中心城市—县城—重点镇—一般镇”四级城镇体系,构建“向心聚合、空间集约”城市发展格局。壮大县域经济。争取东海县撤县设市。加快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建设。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。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, 确保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全部按期脱贫,贫困县、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。

双向开放拓展新空间

目标:重点抓好“一带一路”交汇点核心区和先导区建设、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、对内对外开放空间拓展、招商引资、招才引智、境内外经贸合作等。到2020年,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40亿美元,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40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5亿美元。2016-2018年,推进双向开放拓展重点项目7个,计划总投资51亿元。

关键举措: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优势,加快向西开放步伐,提升向东开放水平,重点扩大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。

建设“一带一路”交汇点核心区和先导区。加快上合物流园、中哈物流合作基地、新疆霍尔果斯物流场站、哈萨克斯坦“霍尔果斯-东门”经济特区无水港等“一园三区”建设。推进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合作。构建互联互通的跨境物流通道。

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。加快实施石油化工、精品钢、油化盐化、装备制造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等一批龙头型、基地型产业项目,充分发挥徐圩港区对产业的支撑作用。

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。强化与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的合作。聚焦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,发挥新亚欧大陆桥过境运输品牌优势, 扩大与中西亚、欧洲等地区的交流合作。依托地缘优势,不断扩大与日本、韩国、香港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。建设新亚欧大陆桥“安全走廊”国际执法合作论坛(连云港)永久会址。

推动招商引资、招才引智。利用国家级开发区、高新区、东中西示范区和医药企业等优势品牌资源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。培养高素质的招商队伍,不断满足产业链招商需求。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。建立重大招商项目领导挂钩服务机制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。

开展境内外经贸合作。鼓励我市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、投资兴业 。推进国际产能合作,创造条件参与哈萨克斯坦“霍尔果斯-东门”工业园建设,加快推进新疆霍尔果斯物流场站项目。争取中西亚国家在我市设立办事处和商务机构。

生态环保达到新要求

目标:重点抓好环境保护、生态文明建设、沿海滩涂综合开发等。到2020年,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 38%,绿化覆盖率达到40%以上。入海河流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。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%。海州湾海洋牧场面积增加到200平方公里。2016至2018年,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11个,计划总投资28亿元。

关键举措:坚持环保优先、绿色发展,严格落实环保“土十条”、“气十条”、“水十条”治理措施,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,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,努力实现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。

切实加强环境保护。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,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。在主要河流入海口及重点排污口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。解决城市主水源地面源污染。加大临洪河湿地、武障河湿地保护力度。

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完善生态空间结构,维护好城市自然山水格局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。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,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。实施化工园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。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,严控陆源污染入海总量。

加快沿海滩涂综合开发。落实省沿海开发滩涂规划,推动连云新城、徐圩新区创建省级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。(周莹 颜旻)

相关新闻